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马周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马周典故简介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1家客马周文言文翻译
1. 《起用家客马周》的译文~谁知道~给下~
原文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
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译文:马周是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时,到了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寄宿.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让文武百官上书说他的得失,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让他上奏,结果都很符合圣意.唐太宗对此事很奇怪,就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属下的食客马周所提出的.”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没到达的期间,曾四次派遣属下去催促.到了晋见后,唐太宗与马周谈得很高兴.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并连官中书舍人.马周为人机智善辩,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没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说过:”对于马周,若有一时不见,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贞观十八年,马周迁官中书令, *** 太子左庶子,马周已经 *** 两宫,处理事情平静合理,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赏.后又因为本分升官吏部尚书.太宗经常对身边的侍者说:”马周处事迅速,天性谨慎.至于评价他人,直言不讳,比之我所派遣之人,还是他比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经表现出他的忠诚,亲附于我,也实在只有他,能够与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2. 求《起用家客马周》的中文翻译~~谢
贞观五年,他到了京城,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里。当时唐太宗要求百官上书讨论得失问题。马周为何陈商议了二十多件事。太宗让上奏,每件事都令太宗满意。太宗怀疑他的才能,便问何陈。何陈说:“这不是我的提议,这是我的客人马周的提议”。太宗当天便召见他,当他还没有来的的时间,还四次派人催促。到了会见他时,与马周谈论的很投机。下令门下省,授予马周监察御史之职及中书舍人。马周很善辩,能够明查事端及时上奏,每次都令太宗满意。太宗常说:" 马周对于我来说,一会儿看不见,就会想念他”。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C A让他把这些报奏上去,都是切中事务的.令:使,让;B拜马周为监察御史,连续提拔,授予中书舍人.累:连续,积累;C.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意:心意,意图.(2)C A第一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第二个“之”助词,的;B“乃”分别是:动词“是”和副词“却、竟然”;D两个“而”均为连词,前一个表修饰,后一个表转折;C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3)B “官至吏部上书”错,文中无此信息.(4)①即日:当天;凡:共;悦:高兴.句子翻译为: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便四次派使者去催促.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把他安置到门下省.②比:近来;称:符合.句子翻译为: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答案:(1)C(2)C(3)B(4)①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便四次派使者去催促.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把他安置到门下省.②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参考译文:马周是博州荏平人.贞观五年,他来到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中.唐太宗下诏让百官谈论朝政得失,马周为他分类条目写了二十多件事,让他把这些报奏上去,都是切中事务的.太宗对常何的才能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这都是家中的门客马周所写的.”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便四次派使者去催促.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把他安置到门下省.拜马周为监察御史,连续提拔,授予中书舍人.马周机敏,有辩才,善于陈述奏章,很明白事情得起源根由,说什么都很恰当合适.太宗曾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很想他.”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马周身兼二职,处事公平、公正,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赞誉.又在本来的官职之外兼任吏部上书.唐太宗曾经对侍臣说:“马周处事机敏迅速,性格非常谨慎.谈论人事行为正直,按正理而办,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对我既忠诚又亲近,实在是凭他使时政平安康乐啊!”。
4. 文言文奇人马周的翻译是什么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5. 请求翻译《旧唐书·马周》文言文,是《旧唐书》里的“马周”一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6. 旧唐书.马周传的原文加翻译
;新唐书.马周传; 原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7. 旧唐书.马周传的原文加翻译
原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
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
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
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
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
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
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
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
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2马周少落拓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马周少落拓”
马周年轻时潦倒失意,不为州里人敬重,补为州助教,很不爱做事。
刺史达奚气愤之下杖打他,马周一怒之下就去了曹州,被浚仪县令崔贤育侮辱,于是感慨、愤激之下往西去了长安,停住在将军常何的家里。贞观初年,唐太宗让文武百官上奏章陈述当时政治的利弊得失,常何因为是个武官不懂得学问,于是就委托马周书写奏章。
马周详细陈述利弊四十多条,常何看见这些,十分吃惊地说:“条目为什么这么多?我不敢上奏朝廷。”马周说:“将军蒙受***厚恩,又亲自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所陈述的利弊得失,已经写成了文字,已经不能废弃了。
将军不把这些让皇上听到,皇上从哪儿知道呢?”常何于是上奏朝廷。唐太宗非常惊讶,召见并询问了常何,于是又很快召见了马周,和他谈论,认为他是非常出众的人才。
于是让马周在门下省当值,受到的恩宠在执政的大臣之上,屡次升职一直到中书令。马周所陈述的政事有:长安城的六条中心大街立鼓以取代传呼;设立驿站,用驿马来传达紧急情况;收居人税;以及夜间守卫大小交接,这就是马周上奏的条目。
唐太宗东征辽东,下旨命马周辅佐皇太子,留在定州监察国事。等到太宗胜利归来,高宗派遣留下来的平日很得太宗恩宠的嫔妃在太宗要经过的地方迎接。
太宗非常高兴,问高宗,高宗说:“这都是马周教导儿臣这么做的。”太宗笑道:“这个山东人总是能窥知我的心意。”
于是对马周赏赐十分丰厚。等到马周病逝,太宗为此十分悲痛,对他常常十分想念,甚至都要借助道术来求得相见,马周所受的恩宠知遇便是如此。
当初,马周以平民的身份入值门下省,太宗任命马周为监察里行一职。“里行”这个官名,是从马周开始的.。
2. 翻译文言文《马周少落拓》
《马周少落拓》翻译: 马周年轻时潦倒失意,不为州里人敬重,补为州助教,很不爱做事。
刺史达奚气愤之下杖打他,马周一怒之下就去了曹州,被浚仪县令崔贤育侮辱,于是感慨、愤激之下往西去了长安,停住在将军常何的家里。 贞观初年,唐太宗让文武百官上奏章陈述当时政治的利弊得失,常何因为是个武官不懂得学问,于是就委托马周书写奏章。
马周详细陈述利弊四十多条,常何看见这些,十分吃惊地说:“条目为什么这么多?我不敢上奏朝廷。” 马周说:“将军蒙受***厚恩,又亲自接受了皇帝的旨意,所陈述的利弊得失,已经写成了文字,已经不能废弃了。
将军不把这些让皇上听到,皇上从哪儿知道呢?”常何于是上奏朝廷。 唐太宗非常惊讶,召见并询问了常何,于是又很快召见了马周,和他谈论,认为他是非常出众的人才。
于是让马周在门下省当值,受到的恩宠在执政的大臣之上,屡次升职一直到中书令。 马周所陈述的政事有:长安城的六条中心大街立鼓以取代传呼;设立驿站,用驿马来传达紧急情况;收居人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3937税;以及夜间守卫大小交接,这就是马周上奏的条目。
唐太宗东征辽东,下旨命马周辅佐皇太子,留在定州监察国事。 等到太宗胜利归来,高宗派遣留下来的平日很得太宗恩宠的嫔妃在太宗要经过的地方迎接。
太宗非常高兴,问高宗,高宗说:“这都是马周教导儿臣这么做的。” 太宗笑道:“这个山东人总是能窥知我的心意。”
于是对马周赏赐十分丰厚。等到马周病逝,太宗为此十分悲痛,对他常常十分想念,甚至都要借助道术来求得相见,马周所受的恩宠知遇便是如此。
当初,马周以平民的身份入值门下省,太宗任命马周为监察里行一职。“里行”这个官名,是从马周开始的。
《马周少落拓》原文: 马周少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刺史达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卞,为浚仪令崔贤育所辱,遂感激,西之长安,止于将军常何家。
贞观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陈时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 周备陈损益四十余条,何见之,惊曰:”条目何多也?不敢以闻。”
周曰:“将军蒙国厚恩,亲承圣旨,所陈利害,已形翰墨,业不可止也。将军即不闻,其可得耶?”何遂以闻。
太宗大骇,召问何,遽召周与语,甚奇之。 直门下省,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
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即其条也。太宗有事辽海,诏周辅皇太子,留定州监国。
及凯旋,高宗遣所留贵姘承恩宠者迓于行在。 太宗喜悦高宗,高宗曰:“马周教臣耳。”
太宗笑曰:“山东辄窥我。”锡赉甚厚。
及薨,太宗为之恸,每思之甚,将假道术以求见,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
“里行”之名,自周始也。 此文出自唐朝政治家·马周所作的《马周少落拓》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马周少落拓》写于唐朝初年,当时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他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他来到了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可囊中差涩。 住在客店里,经常被店主冷落讥笑,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马周,幼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过,他十分好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通读了很多的史书,加上他的天资聪颖,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满腹经纶了。然而他生性豪放,也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
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出仕,当上了邻郡的一名低级文职人员,可他认为这对他是大材小用,做的很不开心,整日里以饮酒为乐,不务正事。 这一点很象三国时期的名士庞统,可庞统得到了诸葛亮的推荐,马周的狂放不羁却受到当时博州刺史达奚恕的责骂,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马周一怒之下挂冠离职,周游山东一带。
后来,他来到了国都长安,他知道唐太宗是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明主,如果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作者简介: 马周(601年-648年),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唐太宗时期宰相。
马周年少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马周授任博州助教,后离职西游长安,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马周因谏言有功得太宗召见,太宗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后多次升迁。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太宗追赠其为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高宗继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3. 文言文奇人马周的翻译是什么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4. 卢怀慎传的译文 马周传的译文
卢怀慎传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马周传
马周是仙界华山素灵宫的一位仙官。唐代李氏将要受命于天取代隋朝时,太上派马周到人世帮助唐朝皇室治理***。马周到了人世后,却天天沉缅于饮酒,二十年都默默无闻地混迹于俗人中,完全忘了上天给他的使命。后来竟落魄江湖,饥寒交加,人人都躲着他,多次向人磕头告帮。他听说袁天纲从四川到陕西来了,据说他常善于看相,就去见他,求他看看自己的将来是凶是吉。袁天纲看了马周半天后说:“你的五神已经离你 去,你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了,哪里还有什么相可看哪!”马周一听大惊失色,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消灾免死,袁天纲说:“你可以从这里一直向东走,会看见一个骑牛的老人。你不要和他说话,跟着他走就行,这样你的病就可以免除了。”马周按照袁天纲的话,没出城门,果然看见一个骑牛的老头出城,就默默地跟在后面。出城顺着村路走,登上一座大山。马周跟着老人爬上山顶后,老人看见了马周,就下了牛坐在树下,然后说:“太上老君命你下凡辅佐皇室,可是你却成了个酒鬼,混到饥寒交迫的地步。现在你五神已散,正气消尽,已经死在眼前,你还不好好反省悔改吗?”马周仍然发懵,不知
老人说的什么意思。老人接着点化他说:“你本来是天上素灵宫的仙官,现在,华山的仙王派人召你去。”说罢就领他进了一座宫城,进了好几道宫门,来到大殿前,只见侍卫排列了很多,警戒森严,好像是王宫。老人领他到了大殿的门帘前,有一个官员宣读王命,责备马周有辱使命,让他返回原来的司署,反省自己的错误。老人和其他几名使者就把马周送到王宫东面一个另外的院子里。来到一座宏伟的房屋前,见门上写着自己
的名字。马周用钥匙打开门锁进了屋子,看见屋里的陈设家具和床榻枕席都像是自己近时用过的,想了半天,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突然来了五个人,穿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衣服一个个身材魁伟。他们对马周说:“我们就是你的‘五脏之神’。你在人世上沉迷于饮酒到处游荡,玷污了你的身子,所以我们就离开你到天宫来了。请你现在闭上眼睛,我们就可以再回到你的五脏中了。”马周闭上眼睛,立刻觉得心神清爽
大彻大悟,并记起了二十多年以来的事,就像十天前的事一样。于是他锁上了自己的屋子,再次来到仙王的大殿,叩头谢罪,并向仙王禀报了自己原来的使命,要求再次到人间去。马周又从天界来到长安,第二天又去拜见袁天纲。袁天纲惊奇地说:“你遇到什么了?你的病已经好了!从现在起,六十天后你将会一天之内晋升多次官职,一百天后你将当上丞相,希望你要珍重自爱啊!”果然,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命文武百官贡
献治国的良策,马周所献的国策超过了所有的大臣,当天就任命他为拾遗、监察御史(掌察劾百官、巡视州县、祭祀、监军的官)和里行官(散官的一种,类似清代宫中的“军机处走”)等三个重要官职。从此马周多次得到重要的任命,并当了好几年中书令(即宰相)。有一天,一群神仙降临到马周家,对他说:“你辅佐大唐有功,已完成了上天给你的使命,现在可以告退了,东皇太乙命你立刻回天宫,不要在人间停留了。”第
二天,马周没生病就突然死了。皇帝追赏他“忠公”的封号。马周在人间功业卓著,他辅佐皇帝治理***,弘扬正直的官风,国史中已有传记,这里就不详细记叙了。
5. 求古文《奇人马周》的翻译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6.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
3马周详细资料大全
马周(601年-648年),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唐太宗时期宰相。
马周年少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马周授任博州助教,后离职西游长安,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马周因谏言有功得太宗召见,太宗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后多次升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太宗追赠其为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高宗继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马周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存世的作品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五篇文章,还有《句》和《凌朝浮江旅思》两篇诗作。
基本介绍
本名 :马周 字号 :字宾王 所处时代 :唐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 出生时间 :公元601年 去世时间 :公元648年 主要作品 :《上太宗疏》、《陈时政疏》、《凌朝浮江旅思》、《请劝赏疏》 主要成就 :提倡节俭、约束藩王 主要官职 :中书令、银青光禄大夫等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四请马周,扶摇直上,得病逝世,思想成就,人物评价,轶事典故,鸢肩火色,屡改弊政,以图购宅,下凡辅唐,人物作品,家族成员,史籍记载,后世纪念,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年少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喜好学习,尤其精通《诗》、《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不为州里尊敬。 武德年间,补授博州助教,每天都饮酒,不把讲授当回事。刺史达奚恕多次斥责,马周就愤然离职,在曹、汴之间游荡,又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在气怒之下西游长安。宿于新丰的旅店中,店主只招待诸商贩不照顾马周,马周于是要了一斗八升酒,悠然独饮,店主深感惊奇。到了京师,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四请马周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因是武官不涉猎经学,马周便为常何陈述合乎时宜的事二十多件,叫他奏上,事事符合旨意。太宗怀疑常何有这样的才能,询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臣所能写出的,是家客马周草拟的。他每次和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宗旨。"太宗当天召见了马周,在马周尚未到达期间,皇上四次派人催促。待到马周拜见后,太宗和他谈论得非常高兴,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 扶摇直上 贞观六年(632年),马周授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符合旨意。皇帝因常何举荐得当,赐帛三百匹。马周的谏言太宗都采纳了,不久授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贞观十一年(637年),因谏言有功,升任给事中。 贞观十二年(638年),转任中书舍人。 贞观十五年(641年),升任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晋王为皇太子,拜授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当时设定太子司议郎,皇帝精选堪任此职的人。马周叹息说:“恨我资历品级妄高,不能历任这一官职。"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命马周与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太子宾客褚遂良,隔一天前往东宫一次,与太子李治一起游览参观,研究学问。 贞观十八年(644年)四月九日,太宗前往太平宫,对侍从官员说:“臣属听话的多,直言冒犯的少,我今天打算听一听我有什么过失,各位实话实说,不要隐瞒。”太子右庶子马周说:“陛下最近所做的赏罚有一点点以自己喜怒作标准的倾向,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过失。”太宗全都接受。八月二十六日,马周升任中书令,依旧兼任太子右庶子。马周的职务兼管两宫以后,处事精密,很是获得时人的赞誉。同年,太宗征讨辽东,皇太子在定州坚守,令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辅佐皇太子。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返回,马周以本官代理吏部尚书。马周认为一年四季都在甄选官员,十分辛劳,请求恢复原状,于每年十一月开始甄选,第二年三月完毕,太宗批准。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得病逝世 马周患消渴病,整年不好。皇帝临幸翠微宫,敕令寻求优胜之地为马周修建住宅。著名医生宦官使者,前往探视的接连不断,常常令尚食把膳食送给他,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病。马周临终前,索要所陈奏事宜的草稿以帙,亲手烧掉,感慨地说:“管仲、晏婴揭露君主的过错,为求死后名声,我不做这种事。”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九日,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自从马周亡故,太宗非常想念他,要凭借方士之术求得显现他的身影。马周有随机应变的才能,善于陈述奏进,深识事理,所陈述的事情没有不切中要害的。太宗曾经说:“我对马周,一会看不到便要思念他。” 高宗继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年间,配享高宗庙庭。 思想成就
尽孝上皇 大安宫位于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的规模,和皇宫相比尚为矮小。臣认为东宫皇太子的住宅还处在城内,大安宫是太上皇所居住的地方,反而在城外。虽然太上皇崇尚淳朴的德行,追求清廉简朴,陛下难以违背仁慈的旨意,爱惜人力;但是藩夷人朝见及各方面的人士观瞻聆听,有地方不够用的感觉。臣希望建造高墙,修建门楼,务必体现显赫高大,以满足各方面人士的愿望,那么陛下的大孝之心就明示于天下了。 臣看到有明确的敕令在二月二日临幸九成宫。臣私下以为太上皇年岁已高,陛下应该早晚照看饮食和起居状况。现在所要临幸的宫殿距离京城三百多里,陛下的车乘一出动,清道呵禁行人超过十天,不是一早一晚可以到达的。太上皇如果思念,而想立刻见到陛下,陛下将怎能赶到?况且陛下这次前去本来就是为避暑。然而太上皇仍然留在炎热之地,陛下自己却到了凉快的地方,温情之道,臣私下赶到不妥。然而诏书已经发下,业已成为事实,希望能告诉迅速返回的日期,以解开众人的疑惑。
废除世袭 臣又见诏书,命宗室和功臣镇守分封邦国,并传给子孙,使世代承袭政权,不是重大变故不能罢免。臣私下认为陛下封赐栽培的人,确实爱他们很深,想让他们的后代承袭职守而立国永久。臣认为如诏书的旨意,陛下应该考虑如何使他们安存,使他们富贵,然而何必要以官职来代替。为什么呢?凭著尧、舜这样的君父,还有丹朱、尚均这样的儿子。倘若有的还在孩童时期就承袭父职,万一骄奢淫逸,那么百姓就会遭受祸害而***也会受到破坏。想断绝他们的封地与官爵,而栾黡的恶迹已经显露。与其让这样的人毒害幸存的百姓,宁可割恩于已死去的臣子,这是明显的道理。然则过去所谓被爱重的人,就正好伤害了他们。臣认为适宜分封给他们土地,使食邑世代相传的,一定要有才能品行。根据才能品行授予官职,这就使能力不强的,也可因此而获得免受过失的连累。过去汉光武帝不任命有功之臣去当地方官,所以最终保全了他们一辈子,确是由于他懂得治国的办法。希望陛下认真想想这件事,使众人能得到陛下的大恩,子子孙孙也能终享福禄。
祭祀太庙 臣又听说圣人教化天下,没有不把孝作为根基的。所以说:“孝莫大于尊敬父亲,尊敬父亲莫大于把父亲和天帝配祭。”又说:“***的大事只有祭祀与战争。”孔子也说:“我不能参加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这是圣人如此重视祭祀。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宗庙祭祀之事没有亲自参加过。猜想陛下的心情,只要车驾一出,花费就会很多,所以忍着孝心哀思,以便利于百姓。于是使一代典籍不记入皇帝进入太庙祭祀的事情,这样将用什么传给子孙,示范后人呢?臣知道大孝确实不在于祭祀,然而圣人训导人们,的确有委屈自己而顺从时俗的说法,希望陛下考虑我愚笨的忠诚。
严明赏罚 臣实行教化,在于得到贤人和挑选官吏;为政的根本在于提倡清明的时尚荡涤丑恶的风气。孔子说:“只有名分和器物不能轻易给人。”这说明选拔官吏是至关重要的。臣看到王长通、白明达原本出身乐工,是属于车驾一类的杂人,韦槃提、斛斯正就更没有其他才能,只是驯养马匹。即使技艺超过同行,技能有可取之处,可以重赏钱帛,使他们家庭富裕;怎能使列入士流,破格授任很高的官爵。于是使朝会的班位,万国来朝见天子的场所,有车驾的车夫歌舞艺人,也穿着配玉的官服和朝靴,和贤臣君子并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私下以为耻辱。但朝廷的命令已经下达,即使不可追改,但也认为应该不使他们在朝会的班位中和士大夫同列。
倡行节俭 如今百姓处于丧乱之后,人口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但是供官差服徭役,却一个接一个被征发上路,哥哥离家弟弟才回来,前后相接不断,路程远的往返五六千里,春秋冬夏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陛下虽然常常降下恩诏命令减省差役,但是有关部门的劳作仍不停止,自然需要用人,枉然下达诏令,照旧役使百姓。臣常常去访问,四五年以来,百姓很有怨恨的言辞,认为陛下不抚恤保养他们。从前唐尧用茅草盖房土块作台阶,夏禹衣食粗劣,这样的事臣知道不可能再在今天来实行。汉文帝爱惜百金的费用,停止露台的建造,收集臣下上书用的布袋做宫殿的帷帐,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裙不拖到地上。到了汉景帝认为锦绣纂组妨碍女工,特地下诏除去,所以百姓生活安乐。到了孝武帝虽然穷极奢侈,但是承接文帝、景帝遗留的恩德,因而民心没有动乱。假若汉高祖之后即是武帝时代,天下必然不能保全。这些距离当今较近,事迹还可以看见。现在京师和益州等地在制造供奉的器物以及诸王嫔妃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都认为不是节俭的做法。臣听说勤奋早起而功绩盛大显赫的君主后代还是懈怠;制定法令合乎常理的,后来还要败坏混乱。陛下小时候居住在民间,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功和失败又亲眼看到,尚且还要这样做。而皇太子在深宫里生长,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事,等陛下万岁之后该怎么办,这确实是陛下应当忧虑的事。臣探求前代以来***成败的情况,只要有百姓怨恨背叛,聚众做盗贼,那么***没有不迅速灭亡的。君主虽然悔改,也没有能够重新安定保全的。凡修治教化,应当在能够修正之时去做,如果事变发生才后悔,那就无济于事了。所以君主总是见到前代的覆亡,就能知道他们政权丧事的原因,却都不知道自己本身有什么过失。因此殷纣嘲笑夏桀亡国,而周幽王、周厉王又嘲笑殷纣的灭亡;隋炀帝大业初年又嘲笑齐、魏丧失***。现在看隋炀帝,也像隋炀帝当时看齐、魏一样。所以京房对汉元帝说:“臣担心后代看现在也像现在看古代一样”,这话不能不作为警戒。
与民休息 从前贞观初年,全国遭灾荒,一匹绢才值一斗米,而天下安居乐业。百姓知道陛下十分关心爱怜他们,所以人人自安,不曾有怨言。五六年以来,连年丰收,一匹绢值十多石粟,而百姓都以为陛下不关心爱怜他们,都有怨言。又因为现在所新办的事很多是目前无关紧要的事情的缘故。自古以来,***的兴亡不能取决于积蓄了多少,只决定于百姓生活是苦还是乐。可拿近代的事证明这一点,隋朝贮粮洛口仓,确是李密接管了它;西京府库也被我大唐使用,至今还没有用尽。如果原来洛口仓、东都没有粮食布帛,则王世充、李密就不一定能够聚集大量人马。不过贮积本来是***的正常事务,应当使百姓有余力然后征收储藏,怎能使百姓劳苦而强制征收,结果却拿去资助贼寇,这样储藏是没有好处的。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这在贞观初年陛下已经亲自做过了,所以现在实行它并不难。实行一天,如果天下人知道了就会载歌载舞。如果百姓已经劳苦不停地役使他们,万一国内遭受水旱灾害,边境有敌国侵犯,不法之人趁机作乱,就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不仅是要陛下晚食迟寝而已。古语说:“感动人是靠行动而不是靠言谈,感应上天要靠实际而不是靠祝词。”以陛下的圣明,真正想要励精图治,不永远求上古的策略,只要赶得上贞观初年那样,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约束藩王 早先贾谊为汉文帝说可恸哭和长叹的事,说当韩信在楚为王、彭越在梁为王、英布在淮南为王之时,假使文帝继位一定不能安稳。又说幸赖各王年纪小,师傅国相管着他们,长大以后必生祸乱。历代以来都认为贾谊说得很正确。臣私下观察现在的诸将功臣,陛下与他们一起平定天下的,都仰靠禀受成规,供陛下像鹰犬一样的使用,没有像韩、彭那样有威望使陛下难以驾驭之人。而诸王年龄都还幼小,即使他们长大之后,在陛下还健在时必定没有其他意图。然而在陛下百年之后不得不忧虑。自从汉朝、晋朝以来,乱天下的何尝不是诸王?都是因为封授不当,没有预先确立一定的名分,所以导致灭亡。当君主的很清楚这种情况,但他们沉溺在偏爱之中,因而前面的车已经翻覆而后面的车却不改道。现在天下百姓受到的关怀极少,而对诸王的关爱却很多,宠遇之恩太过于厚重,臣的忧虑不仅是他们倚仗皇上的宠爱而骄傲自大。从前魏武帝宠爱陈思王,到魏文帝继位,陈思王被禁闭防守如同狱中的囚犯一样。是因为先皇给他的宠爱太多,所以继位的君主也就畏惧他了。这就是魏武帝宠爱陈思王,恰恰是害他受苦的原因。况且帝王的子弟何用担心不富贵,他们享受封国供奉,封赐的食邑不少,好衣美食之外还需要什么?而每年特别给予优厚的赏赐竟然没有规定的限制。俗话说:“贫困的人不比学习自然节俭,富贵的人不必学习自然奢侈。”是说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那样。如今大圣创业,岂止是安置现有的子弟就算完事,还应当制定长远的制度,让世代遵照执行。
选拔良吏 治理天下的人以人为根本。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于选好刺史、县令。县令人数多,不可能全是贤良的人,如果每一个州能配备一个贤良的刺史,那整个州境之内都能得到休养生息了。天下所有的刺史都符合陛下的心意,那陛下就可以拱手端坐于朝廷之上了,百姓也不会忧虑不能安居乐业了。自古以来郡守、县令都要精心选拔那些贤良有德的人来担任,打算提拔来担任宰相的人,一定要先让他们试做地方官,或者就直接从俸禄两千石的人中挑选入朝任宰相。如今朝廷只重用内官,县令、刺史,很轻视这些人选。刺史多是武官功臣,或者是京官不称职的,才委任外出。而折冲府中果敢刚毅的人,身体强壮的人,先入选中郎将,其次才委任州官。在边远之地更加轻视用人,那些才能胜任县令,以德行著称而升擢的不及十分之一。所以百姓不能平安度日,大概是由此造成的。 人物评价 李世民:①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②马周对事情分析十分快捷,忠贞端正,对人的批评从不忌讳,每次派他办事,多使我满意。他既献出全部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要切实借助于此人,共同办好当前政事。 岑文本:我见马君谈论的事情很多了,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举要删繁,写出的文章切合情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了使人舒畅,令人不知疲倦。古时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只是这样罢了。然而高耸肩赤色脸,上升一定很快,恐怕不能长久。 袁天罡:马侍御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应该是富贵不可言状。近古以来君臣间道义互相契合的,少有像公这样的。公面色赤红,命门颜色暗淡,耳后骨没有隆起,耳朵没有根,只恐怕不是长寿之人。 李贺: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刘昫:①马周有好的机遇,天性深沉,启发君主的谈论精微,树立忠诚源于孝道,见识深广,气度高远。《诗》上说:“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可惜他中年逝世,不再留下什么。②好马遇到造父,就能日行千里。英明君主求取贤臣,不拘泥于高低贵贱。马周徒步西行,一朝遇见太宗,登上宰相的荣位。 欧阳修:马周遇到太宗,难道不奇异吗?由一介草夫评说天下大事,就像平日在朝做官、通晓熟习典章制度的人一样,不是辅佐圣王之才,谁又能达到这样呢?他对自己的估价和版筑于傅岩的傅说、垂钓于渭水的吕望有什么不同!考察皇帝锐意于建立事业,而马周的建议都切合时事,以精明之才辅佐圣明之君,所以君主宰相之间不用胶漆却很牢固,恨相见太晚,是自然的了。但马周才能不及傅悦、吕望,使后代对他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可惜呀! 汪莘:道过新丰沽酒楼,不须濯足故相酬。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 史浩:刑名不作汉晁错,忠义有如唐马周。 张耒:马周未遇虬须公,布衣落魄来新丰。一樽独酌岂无意,俗子不解知英雄。贤豪相逢自相得,一语君王见胸臆。当时岂不为人言,聋耳安能为君侧。 汪梦斗:卧驾驴车入博州,青山淡淡夕阳愁。翻思故国今何在,枉抱忠肝似马周。 高启:封事朝闻夕拜官,新丰无复客衣寒。书生未有鸢肩相,只说君臣际会难。 林旭:读史情陈亮,论才爱马周。 *** :①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②马周《陈时政疏》乃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 周晓瑜: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者使已经出现的失误得到纠正,或者见微知著,提示了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轶事典故 鸢肩火色 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亲近的人说:“我见马君谈论的事情很多了,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举要删繁,写出的文章切合情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了使人舒畅,令人不知疲倦。古时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只是这样罢了。然而高耸肩赤色脸,上升一定很快,恐怕不能长久。” 屡改弊政 品官旧服只有黄紫色,于是规定三品官穿紫色官服,四品五品穿红色,六品七品穿绿色,八品九品穿青色;城门由左边进,右边出;快马从驿道传达警报急务;收纳居住人的地租;宿卫大小都轮流值班;截短驿马的尾巴;城门、卫舍、守捉士,每月分散安置到各县,各取其中之一,用来防止他们有过失。这些都是马周的建议。先前,京城各街每到早晨黄昏,派人传呼以警戒众人。马周于是奏请在各街设定鼓,每天击鼓来警戒众人,命令停止传呼,民间叫“冬冬鼓”,当时人们感到很方便,太宗更加赏识慰劳。 以图购宅 当初,皇上对马周非常礼遇,马周很自负。任御史时,派人按图购买宅第,众人因他以书生起家,一向没有财产,都私下讥笑。有一天,报告说有好房,价值两百万,马周立刻告诉皇上,皇上下诏有关部门送给所需的钱,并赐给奴婢器物,到这时人们才明白。 下凡辅唐 马周原是华山素灵宫的一位仙官。李唐将要受命于天取代隋朝时,太上派他到人世助唐治国。可马周却天天沉缅于饮酒,二十年都默默无闻地混迹于俗人中,完全忘了他的使命,后来竟落魄江湖。他听说相士袁天罡到陕西来了,便求他占卜凶吉。袁天罡看了马周后说:“你的五神已离你而去,你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你从这里向东走,会看见一个骑牛老人,不要和他说话,跟着他走就可消灾。”马周按照袁天罡的话,果然看见一个骑牛老头出城,就默默地跟在后面,出城后登上一座大山的山顶。老人看见了马周说:“太上老君命你下凡辅佐皇室,你却成了酒鬼,混到饥寒交迫的地步。现在你五神已散,正气消尽,你还不好好反省吗?你本是素灵宫的仙官,现在,华山的仙王派人召你去。”说罢老人领他到了一所王宫的大殿前,一位官员责备马周有辱使命,让他返回原来的司署反省错误。接着,马周被送到王宫东面一座宏伟的房屋前,门上写着自己的名字。马周进了屋子,看见屋里的陈设家具和床榻枕席都像是自己近时用过的。这时突然来了五个人,穿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衣服一个个身材魁伟。他们对马周说:“我们是你的‘五脏之神’。你在人世上沉迷于饮酒到处游荡,玷污了你的身子,所以我们就离开你到天宫来了。请你闭上眼睛,我们就可以再回到你的五脏中了。”马周闭上眼睛,立刻觉得心神清爽,大彻大悟,并记起了二十多年以来的事。于是他再次来到仙王的大殿,叩头谢罪,要求再到人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马周又从天界来到长安拜见袁天罡,袁天罡惊奇地说:“你遇到什么了?你的病已经好了!六十天后你将会一天之内接连晋升,一百天后你将当上丞相,希望你要珍重自爱啊!”果然,贞观年间,太宗下诏寻求治国良策,马周所献的国策合乎时宜,太宗当天就任命他为拾遗、监察御史和里行官。从此马周扶摇直上,并当了好几年中书令。有一天,一群神仙降临到马周家,对他说:“你辅佐大唐有功,已完成了上天给你的使命,东皇太乙命你立刻回天宫,不要在人间停留了。”第二天,马周没生病就突然死了。 人物作品 马周存世的作品在《全唐文》中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五篇文章;在《全唐诗》中有《句》和《凌朝浮江旅思》两篇诗作。 家族成员 子:马载(咸亨年间多次升任后为吏部侍郎,善于选补,至今为人们称颂。在雍州长史任上逝世) 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本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 《新唐书·卷九十八·马周本传》 《贞观政要·论任贤》 后世纪念 马周碑 马周去世后,陪葬昭陵。其墓碑历经千百年风雨,流传至今,目前保存在昭陵博物馆。该碑高358厘米,下宽116厘米,厚39厘米。碑额篆书“大唐故中书令高唐马公之碑。”碑文为隶书,共37行,满84字。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马周碑,只有局部能辨认了,其它部分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而且撰文、书丹、篆额者的名字也因磨损而难以辨认。 马周碑 据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该碑由许敬宗撰文,殷仲容书丹。宋代之后,关于马周碑的介绍都依照赵明诚的这则记录。《金石录》同时提到,马周碑立于永徽二年(651年)。永徽为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刻碑时为了避李治的名讳,将马周的“治书侍御史”官职改刻为“持书侍御史”。从目前能见到的碑文中,可以依稀辨认出来。 影视形象 1993年《唐太宗李世民》,樊琦饰演马周 2006年电视剧《贞观之治》马周剧照 2006年《贞观之治》,王新民饰演马周 2007年《贞观长歌》,司源饰演马周
4马周作为唐朝宰相之一,他对贞观之治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马周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之一,为贞观之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马周小的时候就成了一名孤儿,家境贫寒但是不能阻挡马周对读书的人情,他对《诗经》和《左传》十分精通,长大后的马周放荡不羁,乡亲们也是看不起他。后来,马周成了一名教书先生,但是他每天都要喝酒根本不把工作当作一回事,上司批评他,马周一气之下扬长而去。
马周来到了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借助,常何在上朝的时候唐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常何文化水平不高,于是马周就替常何写奏章,常何只是讲给唐太宗听,唐太宗听了十分满意,每一条都合他的心意。唐太宗也知道常何的水平就问常何这是他写的吗,常何说自己家的客人马周写的。于是唐太宗马上命人去请马周,只是等待的时间唐太宗就命人去催促了四次。马周到了之后和唐太宗交谈了很久,唐太宗很是高兴就让马周到门下省做官。
贞观六年的时候,马周的谏言都被唐太宗采纳,唐太宗任命马周为监察御史加朝散大夫。贞观十一年,又升为给事中。贞观十二年任中书舍人。之后马周也是数次升官。
贞观十八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想要理解自己最近的过失,就让官员说说。马周说皇帝最近的赏罚有点按自己的喜怒了,别的没有什么过失。这一年唐太宗征辽东,皇太子留守定州,唐太宗让马周辅佐太子。
马周提出了很多弊政改良的措施,包括官员服饰的整改,城门的进出,快马驿道警报以及创立了“冬冬鼓”。
马周对太上皇也是十分关心,建议为太上皇修建大点的宫殿一方百年外臣百官朝见。他还提醒唐太宗废除世袭、祭祀太庙、严明赏罚制度、提倡节俭风气、与民休养生息、约束藩王和选拔任用良吏等措施。
马周为贞观之治提出了很多举措,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马周患病去世,唐太宗追赠幽州都督让他陪葬昭陵,高宗继位之后又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配享高宗庙庭。
5马周机辩文言文答案
1. 有谁知道“马周”的人物传,有文言文类型的,要有题目和答案,就像
三、(15分,每小题3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 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 D求胜地为构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周乃去,客密州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周为条二十余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即用者 C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D每诏尚食具膳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 B 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C太宗怪问(于)何 D时誉归(于)之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HNN A①④⑥ B 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译文: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译文:参考答案:11、A(内心悲愤不已。)
12、D(A于是,连词; B替,给,介词; C就,副词;D 常常、经常;/每逢,每次。) 13、D(没有省略。)
14、B 个性; 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 不是才德。 15C( 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 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 16、(1)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2. 请求翻译《旧唐书·马周》文言文,是《旧唐书》里的“马周”一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3. 马周机辩中马周最终得到唐太宗赏识的原因是什么
马周为人机智善辩,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4.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岑文本谓所亲曰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逆旅主人不之顾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 他三百匹丝帛。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7。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3分)(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参考答案:4、A (“薄”:看不起)5、D ( A “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B “以”,连词,表因果;连词,并列关系,“又”。C “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者”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
D “之”,都是代词)6、B (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7、(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重点词语:高、厚、装)(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重点词语:条、切、怪)(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暴、过、名)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
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
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
岑文。
5. 文言文奇人马周的翻译是什么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6. 求:古文奇人马周翻译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新唐书。
马周传原文: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
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
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
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
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
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 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
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
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
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C小题1:C小题1:D小题1:B小题1:(1)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便四次派使者去催促。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把他安置到门下省。(2)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
(3)对我既忠诚又亲近,实在是凭他使时政平安康乐啊! 小题1:A令:使,让;B累:连续,积累;意:心意,意图小题1:A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B“乃”分别是:动词“是”和副词“却、竟然”;D两个“而”均为连词,前一个表修饰,后一个表转折;C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小题1:由“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可知,D错误。
小题1:“官至吏部上书”错,文中无此信息。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马周是博州荏平人。贞观五年,他来到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中。
唐太宗下诏让百官谈论朝政得失,马周为他分类条目写了二十多件事,让他把这些报奏上去,都是切中事务的。太宗对常何的才能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这都是家中的门客马周所写的。”
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便四次派使者去催促。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把他安置到门下省。
拜马周为监察御史,连续提拔,授予中书舍人。马周机敏,有辩才,善于陈述奏章,很明白事情得起源根由,说什么都很恰当合适。
太宗曾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很想他。”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
马周身兼二职,处事公平、公正,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赞誉。又在本来的官职之外兼任吏部上书。
唐太宗曾经对侍臣说:“马周处事机敏迅速,性格非常谨慎。谈论人事行为正直,按正理而办,我近来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
对我既忠诚又亲近,实在是凭他使时政平安康乐啊!”。
6《起用家客马周》的译文~谁知道~给下~ 第一句话“马周,博州茌平人也...
原文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译文:马周是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时,到了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寄宿.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让文武百官上书说他的得失,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让他上奏,结果都很符合圣意.唐太宗对此事很奇怪,就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属下的食客马周所提出的.”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没到达的期间,曾四次派遣属下去催促.到了晋见后,唐太宗与马周谈得很高兴.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并连官中书舍人.马周为人机智善辩,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没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说过:”对于马周,若有一时不见,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贞观十八年,马周迁官中书令,兼职太子左庶子,马周已经兼职两宫,处理事情平静合理,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赏.后又因为本分升官吏部尚书.太宗经常对身边的侍者说:”马周处事迅速,天性谨慎.至于评价他人,直言不讳,比之我所派遣之人,还是他比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经表现出他的忠诚,亲附于我,也实在只有他,能够与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关于马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