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云居寺(房山云居寺门票)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房山云居寺,以及房山云居寺门票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哪个时期的一个寺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房山云居寺,以及房山云居寺门票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哪个时期的一个寺院?()

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一个寺院。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

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是***4A级旅游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居寺、石景山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具有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宝库;云居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美誉。

云居寺所处地理资源优势:

云居寺所在地区之所以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当地人俗称的青白石、艾叶青、白石、次汉白玉和汉白玉等多个品种的大理石。

雾迷山组一段底部靠近岩体,岩石变质程度深,形成色浅质纯的汉白玉大理岩;随着远离岩体,热力作用减弱,岩石的变质程度渐浅,有些大理岩化的白云岩仍保留原有的斑纹,例如,螺丝转大理石就保留了原有叠层石生命遗痕。

由此看来,构造岩浆活动对刻经石料—房山大理岩的形成举足轻重,对石经文化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云居寺,一个让人含泪参观的寺庙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寺院座西向东,环山面水,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这里是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

云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由僧人静琬创建。

至辽圣宗时期(公元983—1011年),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

20世纪40年代,云居寺毁于日军炮火中。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

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三年时间对石经进行发掘整理,并组织专家对房山石经进行研究。

现在,对于普照罗大众来说,云居寺不过是一处游玩之处,与普通寺庙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对于佛教徒而言,云居寺是一所非常殊胜的寺庙,在参观时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我心中,云居寺有三大殊胜之处:

01 房山石经 千年伟业

云居寺的特点是“因经而寺,寺以经贵”,刻经史和建寺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

房山石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经”。这部石经最早是由云居寺的创始人——隋末高僧静琬开刻的。静琬的师父是天台宗的祖师之一南岳慧思。慧思曾经教导自己的弟子们说,他们正生活在“末法时代”。

慧思的末法思想可能与北周时期的灭佛运动有关。当时,佛教僧侣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让皇家深感不安。与此同时,因为大量土地被寺院占有,朝廷的税收也急剧流失。终于,在574年,周武帝下令,所有佛道僧徒全部还俗,财产统统充公或被摧毁。这道命令直接导致大量僧尼逃向南方,还间接导致了北周的灭亡:以隋代周的杨坚曾是北周武帝手下大将,他从小被一名尼姑养大。

581年,杨坚杀掉了最后一名北周皇室成员,自立为帝,正式建立隋朝。随着灭佛运动结束,躲在家中的佛教徒重新回到寺院,逃往南方的僧侣也大批返回。但是,仍有许多人担心,安全只是暂时的——因为武帝灭佛之前的446年也曾发生过另一次灭佛运动——佛教徒们于是纷纷大量印制佛经,以免可能再次出现的宗教迫害让佛法彻底消灭。

这时,僧人静琬看中了房山的石头,他想把佛经刻在这处极为耐久的材料上,以永久保存佛经。

当时,静琬把包括《华严经》在内的当时最为流行的14种佛经刻在石板上,又在山中开凿洞穴(雷音洞),将石经藏在其中。

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

现发现完整的大小经版共14278块,计佛经1122部、3572卷,镌字总量达3500多万字。

房山石经分两地保存,有4196块存放在石经山9个藏经洞内,有10082块存放在石经地宫中。

房山石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另外,云居寺中,还有纸经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而其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滴血为墨,书写而成,共80卷,60万字,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

《龙藏》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存77000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

看到高僧静琬开创的千年伟业,不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坚毅,以及虔诚信佛所产生的惊人力量。

02 佛祖舍利 有缘参拜

藏经洞再次被打开,已经是1956年。

1981年,在雷音洞中发现了两颗红色的佛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

当时,在石经山雷音洞的拜石下,发现长、宽、深各二尺左右的石穴和一套汉白玉雕成的石函。大石函内是一个青石函,青石函函盖有静琬题刻,青色函内是第三层精细的汉白玉函。其内是第四套小银函,最后是第五套极小的玉函。

就是在小玉函内,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赤色肉舍利两颗,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据考证,它们来自印度,当年曾被赐予隋文帝杨坚,杨坚又把他们赐给了静琬,静琬把它们藏在了刚开凿出来的雷音洞内。

这两颗佛舍利与陕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八大处的佛牙舍利并称为“海内三宝”。

6月,我刚刚有幸参拜八大处的佛牙舍利,此刻没想到竟在这偏僻之处,得以参拜佛祖舍利,真是三生有幸。

03 千年古塔 宝砖重现

云居寺寺内及周围山上还有唐、辽、明各代建造的砖、石塔十余座。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塔了,它现在是云居寺标志建筑物。

北塔高34.2米,砖瓦结构,建于辽代,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十分少见。在塔的束腰周围雕有表现辽代乐舞人等,反映出了辽代文化遗风,为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值得一提到的,是在北塔下部的八面基座上,一共镶嵌了176块佛偈语砖,十分引人注目。

仔细看,你会发现,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的偈语。这首偈语出自《造塔功德经》,讲的是佛教中有关缘起的教义。佛教上讲“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这些佛偈砖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在修复过程中,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89年,党和***拨专款修复北塔,修塔工程从上至下进展顺利,但快修完时遇到了难题。因为距塔座一米处的佛偈砖已脱落和残缺,为使北塔修旧如旧,需重新镶嵌佛偈砖。

但是,到哪里去找这百余块佛偈砖呢?施工人员跑遍了周边几十家砖场,但是没有一家能生产出同等规格、版式和密度的佛偈砖。施工人员被难住了,修塔工程无法进行,只能暂时停工。

为了不耽误时间,施工人员开始修周边的围墙。修墙需要淋灰,施工人员就在距北塔东南约10米处的地方挖了一个淋灰坑,收工前投入石灰,注满水后待明天使用。

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满满一池子水一夜之间全流失了,顺着流失的方向出现了凹陷,一直延伸到距北塔基不足2米的唐太极元年小唐塔附近。

施工人员非常惊诧,立即把情况报告给管理处,后经北京市文物局专家来寺进行实地勘测,专家推测塔基下可能有藏宝的洞穴,于是立即动手挖宝。人们挖着挖着奇迹出现了。在太极元年小唐塔附近的塌陷处,发现了寻觅已久的修塔急需的辽代佛偈砖。

经观察,这些宝砖的文字内容、版式、规格和北塔上镶嵌的砖一模一样,并且过数后竟惊奇地发现一共是177块,北塔八面共需176块,在补足塔砖后还余1块。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施工人员像见到了救命草一样,高兴的欢呼雀跃。不久,北塔四周佛偈砖全部镶齐,北塔修复工程胜利竣工。

读到北塔佛偈砖的故事,我立刻感动得流下热泪。

北塔佛偈砖的出现,向人们生动地讲述着缘起教义中所说的因缘相生之理。这是佛祖的开示,是冥冥之中的指引。辽代高僧深谋远虑,埋佛偈砖以备来日再修,机缘在急需的时候让佛偈砖出现,正是“因缘相生宝砖重现,前人积业后人得果”。

总之,不管是云居寺中房山石经的千年伟业、佛祖舍利的有缘参拜,还是千年古塔的宝砖重现,都让人印象深刻,永生难忘。

对于佛教徒而言,云居寺是藏经纳宝之地。它让你流连忘返,值得你一来再来,接受精神的洗礼。

对于一名普通游客而言,云居寺是祈福迎祥之所。它值得你参观游玩,会为你带来许多的精神收获。

相信,这座历经千年的“北方巨刹”,是不会让任何一个有缘走进它的人们失望的。

【无戒365训练营第214天】

3请问一下房山云居寺景区怎么样?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1942年云居寺被日军炮火夷为废墟。1985年成立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恢复了昔日的庄严。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

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四座唐塔都有明确的纪年,塔的平面呈正方形,七层,分单檐和密檐式两种,而造型大致相同。塔身上雕刻着各种佛像,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所建的石塔,内壁雕刻有一个供养人,此人深目高鼻,推断应为外国人形象,这与当时唐代与中西亚交流广泛、大量任用外族为官有直接关系。雕刻的服饰十分华丽,线条细腻流畅,反映了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现在的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

更多关于房山云居寺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战争之人攻略(战争之人攻略 苏军最后一关困难模式怎么过)
下一篇:招财是女人什么部位(招财是女人身体哪个部位)

为您推荐